形态描述
体长7.8—9.2mm;前翅长7.4—8.1mm。
触角约5节。背观复眼为上颊长度的2.6倍;上颊在复眼后直,明显收窄。后头脊完整,腹方与口后脊汇合。OOL:OD:POL=4:4:2。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1.2倍,侧观为复眼长度的0.31倍。
前胸背板侧面前方中央具平行皱状刻纹,其余具刻纹。基节前沟近中央存在,很浅,具粗短刻条。中胸侧板具刻纹。后胸侧板具皱纹。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具刻纹:盾纵沟窄,浅,后方汇合。并胸腹节中纵脊完整,具不规则刻纹,侧脊后缘明显,成钝瘤突。
前翅r:3-SR:SR1=16:7:53;SR1脉端部弯曲;2-SR:3-SR:r-m=12:7:8:1-CU1:2-CU1=10:22;cu-a脉内斜;1-CU1脉斜。后翅M+CU:1-M=27:20;r脉存在;缘室在r脉处收窄;2-SC+R脉四边形;cu-a脉垂直;m-cu脉长。
跗爪腹面具细密的栉齿;后足胫节为其基跗节的0.33倍。
腹第1背板长是端宽的1.1倍,端侧角稍突出;基区光滑;第2背板基区大,光滑。第1—2背板和第3背板基半具明显的皱状纵刻条和中纵脊,第3背板端半和以后背板光滑。第2—3背板具锐的侧褶。产卵管鞘长是前翅的0.06倍。
体褐黄色,触角(除基部2节)、后足腿节、胫节端部和跗节、产卵管鞘褐色;爪褐色,栉齿黄色;翅面带黄色,痣和脉全黄色。采自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的标本其中胸盾片侧叶、中胸侧板和腹板。后胸侧板、并胸腹节、整个腹部和足黑褐色,为黑色变型(black form)。
触角约5节。背观复眼为上颊长度的2.6倍;上颊在复眼后直,明显收窄。后头脊完整,腹方与口后脊汇合。OOL:OD:POL=4:4:2。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1.2倍,侧观为复眼长度的0.31倍。
前胸背板侧面前方中央具平行皱状刻纹,其余具刻纹。基节前沟近中央存在,很浅,具粗短刻条。中胸侧板具刻纹。后胸侧板具皱纹。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具刻纹:盾纵沟窄,浅,后方汇合。并胸腹节中纵脊完整,具不规则刻纹,侧脊后缘明显,成钝瘤突。
前翅r:3-SR:SR1=16:7:53;SR1脉端部弯曲;2-SR:3-SR:r-m=12:7:8:1-CU1:2-CU1=10:22;cu-a脉内斜;1-CU1脉斜。后翅M+CU:1-M=27:20;r脉存在;缘室在r脉处收窄;2-SC+R脉四边形;cu-a脉垂直;m-cu脉长。
跗爪腹面具细密的栉齿;后足胫节为其基跗节的0.33倍。
腹第1背板长是端宽的1.1倍,端侧角稍突出;基区光滑;第2背板基区大,光滑。第1—2背板和第3背板基半具明显的皱状纵刻条和中纵脊,第3背板端半和以后背板光滑。第2—3背板具锐的侧褶。产卵管鞘长是前翅的0.06倍。
体褐黄色,触角(除基部2节)、后足腿节、胫节端部和跗节、产卵管鞘褐色;爪褐色,栉齿黄色;翅面带黄色,痣和脉全黄色。采自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的标本其中胸盾片侧叶、中胸侧板和腹板。后胸侧板、并胸腹节、整个腹部和足黑褐色,为黑色变型(black form)。
生物学
生物学:寄生于松毛虫Dendrolimus sp.(重庆),据记载还有折带黄毒蛾Euproctis flava Bremer。
国内分布
分布:吉林(东辽)、浙江(乌岩岭)、湖北(恩施)、湖南(衡山、南密)、四川(长寿)、重庆、广西(金秀)、贵州(贵阳),据记载我国东北有分布